第二卷 鱼跃龙门,激五湖四海浪潮 第二百零六章 梵忧-《狼胥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落乌山,是位于大璟蜀州西线边境,与梵山国东境的一个巨大南北向山脉,也可以说成是一个连绵的山脉群。

    当然,落乌山,这是大璟这边的叫法,其实就是落日之地的意思。

    而在梵山,这里被称为阿库姆,意为一切神圣的起源之地。

    梵山是高原地区,平均海拔都在千丈以上,东、西、北三面环山。

    北部地势最高,是东西向的庞大山脉,在大璟叫天庭山,神话传说中,仙神们的居所。

    在梵山则被称之为阿拉则都,意为一切生命的诞生之所。

    而梵山西境的那座山脉,比之两者都要低矮一些,被称为阿若布,意为走向夜幕和深渊的天堑。

    这三者之名,都起源古老,是梵山国这片土地上形成文明的开始时期,流传下来的。

    都并不是梵山国而今的圣地。

    而今梵山国的圣地,就是梵山,大题位置上,处于这三山的中央,略微偏北一些,也是一个山脉群的存在,就叫梵山山脉。

    地势不高,以梵山高原为地平线,这里的众多山峰,低的百丈、数百丈,高些的也很少有千丈,最高峰也不过一千五百丈左右,在天庭山也就算一般,比天庭山主峰矮了一千多丈。

    却也正是因为相对低矮,这里比之其他三座山脉,更适宜人生存。

    若阿库姆为此地的开始,阿若布为结束,阿拉则都为诞生,那梵山山脉则意为着现在、意味着生存,乃至意为着佛与梵山人同在。

    在最高峰莲池金顶之下,梵山山脉遍布大小佛寺一千多座,几乎每一座梵山山脉中的山峰上,都有一座寺庙。

    千寺万佛,构成了整个梵山国的真正中心。

    东、南、北三面山脉起源江河流淌而下,与此地水系交汇,也将梵山山脉周围,变成了高原上最丰沃的土地。

    整个梵山国近四成的人口,都生活在梵山山脉附近的这片地域上,环绕山脉四周,拱卫、朝拜着,这片圣地。

    从天空俯瞰,这一大片地域像是有两张蛛网,一条是水网,一条是各地往来的道路。

    这里的道路之发达,甚至远胜长兴附近。

    不只山脉之外,整个梵山山脉内,来往各峰之间,也都是逐渐完善的道路网络。

    而所有的网线的中心,则是一座山中的雄城,梵山城。

    或者说,阿穆那帝国的国都,思喀则古。

    梵山、梵山城、梵山山脉,梵山国,都是大璟对此地的称呼。

    他们自己的国名,是叫阿穆那帝国的。

    梵山山脉和梵山城,名字都是思喀则古,意为佛祖显圣之地。

    这座思喀则古城,是没有城墙的,一个巨大的土石建筑群。

    就位于莲池金顶山脚下,背倚而建。

    梵山寺则算是在其头上。

    大概七百多丈高的地方,有一处平坦宽阔的山腰空地,那里的一片规整建筑群,就是梵山寺所在。

    由二者位置可见,梵山寺的地位,在梵山国,比之国都要更加尊崇。

    梵山之名,也是由梵山寺而起。

    若是放在其他地方,人们谈及国师与帝王,大概都会下意识认为,后者为尊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