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今天杜先生布置了当堂策论文,与经商有关,明显暗含评论陛下鼓励经商的国策。 这题目好写。 最简单的写法就是列举经商的逐点优势,然后写英明神武的陛下最关心民生,他早就看穿一切,所以才鼓励经商,如此国富民强,大宇朝千秋万代,一统寰宇等等。 对! 这就是个马屁题。 猛拍陛下马屁,阅卷官员怎么也得给个差不多的分。 据说,马屁题答好了,有起死回生的效果。 孟青云毕竟来自后世,经商的理念完全超过这个时代,糅合进去后世的经商理念,一下子拔高了这篇文章的出发点。 更可贵之处在于,孟青云不露痕迹拍了陛下马屁,使这篇文章在立意上又拔高一个层次。 杜茂才惊呼连连。 如果科考时写出这么一篇策论文,孟青云几乎能得满分。 趁先生心情好,孟青云突然道:“先生,我想参加明年的童试。” 授课起初,杜茂才就说了,他的目标是后年的童试,孟青云却想明年就考。 有枣没枣打两竿子试试。 多参加考试才能积累丰富的临场经验。 后世那么多高考生,哪个不是“冬考三九,夏考三伏”,不在考试的枪林弹雨中冲锋,哪有你的985和211。 “按理说,半年时间要过童试,无疑是痴人说梦,但对你来说可能是个变数,明年参考,不是不可以考虑。” 杜茂才沉思片刻道:“不是我给你泼冷水,你的学业虽然突飞猛进,但与同科考生还是有很大差距,他们苦读了数年乃至十几年,积累的知识肯定多。千军万马在过独木桥,所以你考中的概率不大。但,后年考,你的时间充足,考中秀才的可能性非常大。” 孟青云一本正经道:“先生,我参加科考是为了积累经验,通过考试明白自己到底差在哪儿,然后查漏补缺,奋起直追。再说县试也耽误不了几天,如果县试过不了,我接着复习也来得及!” 这不是耽误不耽误时间的问题,这是节奏问题。 如果参加后年的童试,我们的复习就是一样一样夯实,将基础打扎实。 参加明年的童试就不一样,我们的复习就得涉猎各处,还得加快步伐。 被迫走马观花,基础不扎实。 杜茂才再次沉思。 良久,他道:“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,咱们就努力一把,从明天开始,多加半个时辰,我们得适当做点模拟题,查漏补缺。” 第(2/3)页